养老院加盟| 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20-04-27 09:12:18 admin 9214


timg (3).jpg

我国当今社会人口结构复杂,人们迫切地寻求一种能同时满足医疗和养老需求的养老模式,因此,在医养结合模式基础上,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应运而生。作为新兴的养老模式,“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概念界定



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应用、物联网设备,实现社区集中照料、居家上门服务和机构专业照护。


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医养资源整合起来,并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及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性、高效性、专业性地提供医养服务,使更多行动不便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资源,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养老和医疗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起到整合资源,打破服务供给部门的壁垒,扩大医养结合服务辐射范围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监控病情,解决了更多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机遇


受众基础


2017年底,按照联合国划分的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之相伴的是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日常的生活照料和患病时的医疗护理服务,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群体,甚至会出现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表明我国各个层次的养老机构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而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出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的方式,可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差异性的养老需求,提高各层次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能力。


政策扶持


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便发布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浙江乌镇为例,当地智慧养老模式依托国家政策支持,与“椿熙堂”公司合作,用互联网、物联网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将医疗、护理、养老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典型代表,使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安、老有所乐”。


目前,我国每年仍不断出台新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化养老模式的落地生根。国家在政策上向智慧化养老模式的倾斜,关注、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这对于“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契机。


技术支持


自2015年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概念以来,“互联网+”目前已应用于多个社会领域,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在我国养老产业中,“医养结合”这一概念实际涉及多个部门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要想应对社会养老多元化的需求,就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这时就有必要使“互联网+”融入其中。


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系统平台数据共享的特点,可实现病历共享、日常监护、远程医疗等功能,从而构建养、护、医一体化的医养结合体系;另一方面,就地域和时空而言,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就具备广阔的探索空间。因此,无论从当前发展还是未来展望考虑,将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互联网+医养结合是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养老模式。


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面临的挑战


老年人群特殊性


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每年新增数量庞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步伐还未稳健,存在供给不足、医护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差别化运营不完善等问题;


另一方面,时代更迭迅速,老年人对于新兴事物具有不易接受、不愿学习等特点,因而在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因为老年人自身的抗拒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限制而实施困难,参与程度不高。


问题的复合性


在当前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具有复合性。如从政府角度出发,仍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易造成养老服务市场失灵。


另外,养老事业的投入作为我国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营成本较高,该投入已成为财政支出的负担;从养老机构角度出发,养老机构一般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提供服务,更加倾向于提供盈利较大的高端服务项目,却忽视了最基本的老年人养老卫生服务需求。


其次,其盲目扩张规模、卫生服务人员缺乏培训等行为,也给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发展中的变异性


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家庭和养老机构为主,由于受经济、地域、退休金额度、养老保险等因素影响,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迫切需要对养老产业进行革新,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最低保障需求。


当然,发展过程的变异性决定了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出现,虽然促进了养老服务产业的革新,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不同地域、不同养老医疗机构之间,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没有实现完全的共享,形成了部分的信息孤岛。



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比了分析各地互联网+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背景资料与实地调研了几家较为典型的养老机构,我们从供需双方角度提出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于供方视角


主管部门职责不明


当前,中国养老机构的主管单位是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医疗机构的主管单位是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医养结合养老部门的主管单位定义不明确、部门之间职责不明。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行政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对医养结合的政策执行力度不一致。


主管单位的职责不明确,责任互推,容易造成办事效率低下、落实效果不明显的后果,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互联网+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发展不应该由政府单方面主导或企业、社会力量单方面投入力量,应当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紧密联系。


国家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无法投入更多经费全面发展医养结合的新模式。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前期需要大量资金购买专业仪器设备与场地,仅依靠政府的补贴难以维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营,而社会融资渠道又不断收缩,信贷门槛逐渐增高,间接导致了机构医疗设备不完善、模式覆盖广度不高等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同时阻碍着人才的引进工作,缺乏相应的专业护理人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与专业化水平大大下降,用户的体验也随之大幅度下降。


信息交流不畅


如今的互联网+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都属于政府扶持、企业经营的养老机构,老人在进入机构前会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由老人及其家属口述病症、健康状况等,并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该个人健康档案可以在连锁的机构内共享。


而在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养老机构内的住院信息、既往病史等资料无法进行交流共享,对互联网+养老机构更好满足老人的服务诉求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若有因私人原因隐瞒既往病史的老人,其在机构内发生一定意外时,机构方也无法对症下药,机构的风险管控难以做到最好。


职工水平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人员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良莠不齐,缺乏与之相应的监督、考核与绩效评价制度。大部分老年护理职工来自医疗机构下岗人员、社会兼职与家政服务公司,无法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疗养服务,只能提供日常生活起居的照料。


职工水平的不均衡严重打破了用户体验的公平性,同样的收费标准,部分老人享受着专业的医养服务,而另一部分老人则享受着类似于家政的日常生活服务。


基于需方视角


个人医疗信息泄露


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采用了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网络技术,解决了医疗信息交流与及时反馈的问题,也带来了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


互联网+的信息化与医养结合正处于磨合期,许多新生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立了基础的网络设施,但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的问题,信息安全维护工作不规范,对老人个人信息的维护能力有待提高。


老人医疗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老人的个人信息权受到严重侵犯。提供专业的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同时,个人信息的维护保障工作也要做到专业化、规范化。


重养不重医


目前大多数的互联网+医养结合机构仍属于社区型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提供餐饮、娱乐、疗养和一定程度的医疗服务,老年人对于机构的满意度来源于机构的存在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不是一个医疗站点。


由此可见,互联网+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与传统医养结合式的养老院还存在一定差距,集中表现在不能提供专业的医疗照料服务,而是只能提供基本身体检测、开具少量处方药。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许多老人都认为互联网+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不足,医生不能长时间甚至是24小时坐诊,大大降低了老人的满意度。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