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的“高端”如何名实相符?--台湾资深养老人士的思考

2017-07-15 09:31:40 admin 1044


g3.jpg


目前养老产业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产品定位是高端的收费,做出来的是中端的硬件,低端的实体服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问题出在人力比、医护比、公共设施的比例的错用和混乱。


机构养老的人力比


根据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第六条规定,福利院医护人员应占全院职工人数的70%以上,在第二十四条提到工作人员与照顾人员的比例要合理,国家级福利院应达到工作人员与正常老人的比例为1:4,如果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达到1:1.5。


广东省某社会福利机构认定办法第十五条提到,医护后勤保障人员的比例要合理,一线服务人员与生活能够自理的服务对象(三级护理)的比例为1:10,与日常生活需要依赖辅具的二级护理对象比例为1:5,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依赖他人服务的一级服务比例为1:2,在生活完全依赖护理而且需要24小时专人照顾的特殊对象人力比为1:1。


在公办机构的规定里面人力比是相当高的,我曾经作过几个案例,人力比通常会在1:2.5到1:2之间,如果加上医疗,可能会接近到1:2,这个比例一般来讲是非常高的。


当老年人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不断提升时,老年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某高端养老机构对外宣传:不仅拥有靠谱过硬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能够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老年朋友的实际需求出发,要满足老年人的全方位需求,让老年朋友真正安享晚年。服务内容包括了社会化养老、齐全的设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田园式的生活环境及健康有机食品。


我们不难发现,如上提到的基础配套包括六个:一是养老公寓体系;二是医疗保健体系;三是养生服务体系;四是健康增进体系;五是生活服务体系;六是社区支持体系。但若要养老项目做得好,还是需要看服务的人员比例和专业护理人员的比例。


许多的同行们都借鉴国外的养老模式,事实上外国的养老模式基本上是社会福利、是兜底的,在国外的养老机构里,最计较的部分就是人力比多少,一般外国的养老机构人力比通常在1:4到1:6。



以五星酒店为例,人力比是1:1,四星酒店是1:1.5到1:1.2。四星酒店的服务内容包括了所有的生活服务跟其他的综合服务。同理,医院的人力比,例如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相比,差别也在于此。


国外一般护理型机构照护人力比包括行政人员大概是1:4到1:5,在健康公寓做的是1:8到1:10,人力比非常低。相对一些国内的项目,如果收费大概在3000—5000元,基本上一个看护必须要照顾4—5个房间,白天的工作量在8—10个老人需要照顾,这么低的人力比,高端当然无从谈起。如果真的要做高端,就必须要用到1:2.5的人力比,我认为这是一个最低的标准,如果超过了1:2.5,这就变成了中端项目。


目前,我所在的集团正在操作两种模式的养老机构,一种是盈利型,建议用高端模式,真正把人力比跟公设比做出来,收费可以做到很高,月费8000块钱甚至以上。而另一种中端养老,我个人比较建议使用公办民营的模式来操作。


按照每人所占用的建筑平米在40—60平米,人力比在1:2.5以上,属于高端。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必然走入中端,收费也不可能高,如果收费过高就是名实不符,如果每人的建筑平米太低,就变成中端的模式。


我一直强调做养老必须有公益性,目前在广州做养老,除了做商业的高端养老以外,同步也在发展公办民营项目。公办民营项目属于政府出钱来盖,委托民营企业作为受托单位,这时可以发挥真正做养老的公益性。


按照一般的标准,人力比也是相当高的,同时因为省了租金不需要前进投入,可以把收费降到3000块钱以下。我认为养老在未来的走向,除了商业的盈利型的养老机构之外,公办民营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大众群体,比较适合用公办民营或者PPP的模式来操作。


6.jpg


居家养老的人力比


未来医养融合的产品定位,现在政府主推的方向是居家养老,我们要怎么样做呢?


其实居家养老在目前的养老产品设计里面,趋势偏向于智慧型的在家养老模式。在家养老的产品目前是不赚钱而且很难操作,因为很复杂。


这个产品要如何定位呢?之前在台湾的时候,我也做过居家养老,事实上在国外做居家养老90%都是所谓公益团体在做。可是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办法跟外国一样,因为老年人口的基数太大,没有办法一次做到所有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也没有完全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


我相信在未来的3-5年之内,居家化养老和智能化养老产品会联合在一起。智能化养老框架要怎么铺呢?


在之前联系的时候我也提过很多的说明,在跟北京很多老师交流的时候,他们也都很认同,事实上它的模式并不困难,我们知道这个服务还是靠人,养老的核心产品力是在人力,因为人多了,照顾就好了,人力减少了,照顾品质就下降。


我们如何去架构未来居家养老的组织架构,据我所理解的,跟各位做一个说明,这种模式属于三层级的养老综合体,它的综合体有很多种类型,不见得是某种固定的,可是它必须要有一个床位的基础,大概从200张或者100张、400张的床位为基础。


为什么呢?因为在做养老的时候,真正的收入有床位费、服务费、餐饮费里面,服务费、餐饮费没法赚钱的,基本做养老是床位费能形成一个盈利模式,借用这种盈利模式来做基础,来做人力比架构。如果今天是200张床,不管是做中端的公办民营的,或者做高端的高人力比,如果照顾200床,人力比大概会从50到100人,在这种机构里面,它的服务人员非常充沛,里面可能会有营养师、社工师、心理师、护士、医师、特殊教育训练师,这些人员配足的时候,必须要去支持所谓的驿站式服务体系。


之前在广州有一些居家服务体系,最近关门的很多,因为在做居家服务据点的时候,一个据点用了25—30人,在这么多人力里面大概有10—15个人是专业人员,像护理人员、看护保健人员、营养师、社工,可是这些社会工作者在据点时,工作量并没有这么大,所以我们今天把这些人放在200床的一级机构里面作为支持,据点的人力可以降低到13—15个人的阶段,这时候就会有人力产出了。


未来这个情况会继续发展,因为目前我们研究可能在三年,机器人的市场据我了解在五年内会有爆发期,这中间会有各种机器人、智能化或者一些监控设施、一些远程的服务设施,这些设施上来以后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到15个人,把人力比再降低到10个人左右,这时候他的盈利点就会出来了。这个是目前我们所理解的状况。


总结--如何定位“高端”


机构养老的部分我们尽量按照自己的产品设计定位,作为高端产品或者中端产品,我们对于高端跟中端在内部也讨论过很多,如何定位高端、定位中端,我们后来用了一个收费模式,如果是在8000元以上收费我们称为高端,低于这个就是中端,我们不用低端。不用低端是因为要维护老人的尊严。


如果中端产品我们做规划,收费大概在3000上下。因为公办民营的基础上,可以降低设备投入的费用,也可以降低租金成本,在这时候我们的人力比基本上也是用到2.5,也是相当高的量。在整体品质来说,定位已经非常清楚了。高端产品的人力比在2.5或者2,甚至会用到1.5的时候,收费就会依照这个基数来做调整。


所有的服务内容都是跟随着人力比在变化,经常会看到有些人说我的什么什么服务,可是你没有这些人,或者说你没有准备这些所谓的实施方案,很多的服务内容事实上都是虚的,我看过很多的服务内容,基本没有人力比的服务内容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这个服务内容一出来,我们就要把人力比配下去。


比如,我们做一个高端养老机构时,他们在规划这个门口怎么做才能让老人家觉得很安全、很舒适、很愿意走进来,我说很简单,放一个人在前面帮他开门、帮他拿东西,事实上就是一个高端的服务,就像五星级酒店门口设一个门童一样,事实上这个高端服务是有机可循的。


我在30年之前做过养老院,我发现为什么很多服务没有做到真正的中国特色养老?因为在中国的养老我们是照顾老人的,可是我在台湾做养老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我老是没有人可以用,这些人没有办法提供老人需要的服务。我后来在2007年开始在上海做养老服务的时候,我那时候恍然大悟,原来我现在要做的中国养老模式就是所谓养生主题的五星酒店。所以,养老必须要有企业文化,我们经常在所谓的宗旨或者说明里面提到要做一些以老人为核心,但是你没有人都是空谈,没有人是没有办法做到我们所要的服务。所以,我今天在强调,所谓的高端、中端、低端在养老来讲完全是人,可能未来下一步会进化到智能化阶段,那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