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年养老 | 那些上市的养老产业公司都是这样融资的!

2018-08-22 09:11:49 admin 6949


微信图片_20180822091937.jpg


众所周知,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很多涉足养老产业的企业面临着资金困境。今天,我们从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角度对不同业务模式的养老产业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分析,探寻融资结构与业务模式的内在关联及其原因,为养老产业选择合适的业务模式、优化融资结构提供参考。


上市养老产业公司的四类业务模式


考虑到公司的业务模式对融资方式差异的影响,根据公司业务的特征、发展前景、规模,我们将养老产业上市公司样本企业分为以下四类:


(一)传统养老业务模式

这类公司主要集中于建设养老保健中心,进行老年用品、保健品的生产与销售,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未来公司将围绕家庭健康相关产品集成,逐步形成健康环境、健康理疗、健康健身等多品类,由单一家用保健设备制造商发展成集休闲、养生、疗养、护理康复等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由传统养老模式向养生休闲养老模式的转型,将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精神、文化、社交需求。

(二)养老+医疗

“养老+医疗”类公司简称医养结合类,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贯通,实现老年生活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其中,“医”主要指医疗方面,囊括医疗护理、身体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康复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等全方位服务;“养”不仅是物质生活的照顾,还包括精神慰问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要集医疗、保健、护理、养老等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和信息相结合,让养老机构和医疗技术优势互补,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医疗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这种业务模式打通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资源割裂、信息封闭的状态,让医、养资源重新整合,从而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一方面养老机构可以整合医疗资源,来提高自身护理能力,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医院还可以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拓展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提升自身影响力。

(三)养老+互联网

“养老+互联网”类公司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它以“养老”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媒介依托,建立智慧养老体系,将各级养老以及医疗护理资源加以整合,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养老+互联网”的模式更多、更好地赋予了老年人对养老过程的参与机会,实现了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真正做到了将服务和技术的融合,养老产业也因此更加多元化、人性化。

(四)其他

除上述几类外,“养老+房地产”“投资养老产业类”及少量只做相关安排、无具体业务发展的上市公司都放在“其他”类。这类公司虽并未具体布局养老产业,但是他们的资金最终会流入实业之中,这也从另外一个维度诠释了市场对整体养老行业发展状况的满意度,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比例多寡又反映出市场投资个体对养老行业的预期前景。


这些养老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


(一)融资方式不同,对养老上市公司的影响也不同

选择不同融资方式本质上反映了养老业务模式的市场接受度不同。

内源融资成本低,但融资规模受到限制,高比例的留存收益使得股利支付减少,投资者可能认为公司盈利差,从而降低了公司的投资吸引力,内源融资比例较大的公司除了受公司的融资理念影响外,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业务模式被资本市场的认可度不高,不利于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快速拓展产业链和市场规模。

外源融资分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对养老上市公司而言,债务融资必须到期还本付息,当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时,将面临巨大的付息和还债压力,可能导致资金链破裂而破产,因此采用债务融资方式的财务成本和风险较股权融资高。

债务融资比例高的养老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模式可能说明资本市场对其业务模式的较为认可,但基于未来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投资面临较大的风险,资金供给者更愿意通过债务的方式对这类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意图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一定的盈利。

而股权融资相反,不需要还本付息,融资成本低,股利支付以公司盈利水平和发展需要决定,利用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为企业融通永续发展的资金,可以极大地增强竞争实力,股权融资比例越高的养老上市公司说明其业务模式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程度越高,资金供给方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并采用入股的方式为其提供发展资金支持。

(二)这些公司的融资效果和结构如何

1.传统养老类

图1显示,“传统养老”类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比例和股权融资比例约各占一半,两者的比例大致相当。债券融资成本低、发行时间灵活,与股票市场相比,风险较小,同时获得了国家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将企业债券的政审权下放至省级,鼓励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对养老上市公司利好。这类公司从事的传统养老业务,融资方式通过债务来实现融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业务亟待升级,积极寻求多样化的业务模式。

“传统养老”类上市公司外源融资比例约在0.8以下,说明内源融资也占有一定比重,企业依靠内部资金来支持养老产业较多。传统养老业市场竞争激烈,在外源融资不充分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内源融资支撑企业发展。但是企业内源资金有限,养老产业发展周期长,实现盈利所需时间长,内源融资比例过高不利于其利用外部资金快速拓展业务链条及市场规模。

2.养老+医疗

图2表明,股权比例浮于债券比例上方,具有明显的优势,股权融资比例约在0.4~0.8,而债务融资比例在0~0.4之间,总体而言,“养老+医疗”的外源融资比例高,蕴含了公司既有能力偿还本息,又容易在股票市场获取到更多优质的股权资金,代表了市场对此类企业发展前景的看好。

从供给角度看,一般而言,医疗服务的供给小于需求,使得人们想获得医疗服务的意愿更加强烈,在养老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截至2016年,每千名老人的床位近30张,与巨大的老年人口相比相差甚远。医疗资源的稀缺会导致医疗服务价格上涨,这将带动市场的积极性,投入更多资金在此类行业。

在当前“医养结合”的大趋势下,为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养老+医疗”模式无疑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老人既可以享受养老护理服务,又可以在必要时接受医疗服务。

3.养老+互联网

由图3可见,“养老+互联网”类公司的比例分布很明显,股权融资比例远远超过债务融资比例,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减少了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通过发行股票在市场上获得资金的能力更强。

在这样业务模式下,互联网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老年人的交流、获得养老服务的方式,使养老服务更加多元化。业务模式的优势使公司股权融资较为容易,因为“养老”和“互联网”的两个热门概念均包含其中。特别是对于意图开拓新兴市场的中小公司甚至是创业初期的公司,一般他们向银行举债困难,但是这类热门概念很容易吸引风险投资者的注意,从而可以完成前期的资金需求,开始发展业务。

养老投资类产业的融资比例反映了市场对养老产业的前景的预期,从图3来看,股权融资比例和债券融资比例相互纠缠,剔除个别公司股权比例明显高于债券比例外,其他公司的股权融资比例稍有优势,说明在外源融资方式中,市场对养老产业的期待较高,认为它能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获得发展。

综上,从事不同业务的养老产业上市公司呈现出不同的融资特点:从事传统养老产业的企业债务融资比例较多,从事“养老+医疗”类的公司股权融资比例占有优势,从事“养老+互联网”大智慧养老类企业股权融资比例远超债务融资,从事“其他”业务的公司融资比例不具有典型特征,仅表现为股权融资比例略有优势。

融资结构的差异既体现了企业不同的发展理念,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不同业务模式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养老企业、政府及资本市场主体都应以此为基础,从自己的市场角色出发,转变观念、调整政策、优化融资策略,更好地助推养老产业的发展。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