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加盟- 社区嵌入式养老怎么做?天津给出方案

2022-03-23 08:46:25 homechen 98660


益年养老官网


随着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凸显,不少城市拓展居家养老上门(或集中)服务、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日间照料、晚托等多样化职能,应用先进的智能产品在老人的生活中,实现日常行为监测、健康监测等服务功能,让老人们的居家生活更便捷、安全。最早期的嵌入式养老是指开在社区中的“托老所”,也有部分地区称为“日间照料中心”。

 
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到,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积极应对老龄化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积极应对是认识和态度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有效。由此政府投入不多、个体家庭支出不高的养老院走进社区的社区嵌入式 养老服务模式,能够得到老年人的高度认可,值得高度关注并进一步研究推广。
养老机构走进社区这种模式,被称为社区嵌入式养老“和传统养老模式相比,嵌入式养老模式能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养老机构的照护服务。老人在这里,不出远门就能吃到营养均衡、热乎乎的饭菜;不用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社区,能和朝夕相处的老街坊聊天、读报、下棋;不用去医院,就可以享受专业护理人员提供的日常健康护理服务。对很多老人来说,在家门口的社区养老,是最舒适的。
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老龄化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第二,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目前以及接下来若干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五保户为典型代表的少数特困群体,属于第一个特殊群体,目前国家政策已经覆盖,基本生活保障比较完善,甚至有福利化倾向,这一群体目前生活不成问题,将来也不会有问题;
二是以公务员、中小企业主为典型代表的地方政商精英群体,经济条件不差,市场支付能力突出,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生活比较体面,这一群体在地方县域社会中占比不大,将来养老生活也不会成为问题;
问题往往出在第三类群体,即占比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中的老人群体,位于国家兜底政策覆盖范围之外,自身市场支付能力较差的普通家庭老年人群体,应该成为国家公共政策和养老事业重点关注的对象。
对于低龄老人群体,生活可以自理,日常生活问题不大,基本需求主要集中以下三点:1.唱戏、跳舞、下棋等文化娱乐需求;2.定期体检等基本医疗需求;3.爱老敬老适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风气需求。以上三点,均属于公共品供给基本需求,也是低龄老人群体的刚需。
对于高龄老人群体,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罹患偏瘫等症状后,需要有人贴身照料,因此,这一群体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常照料需求上。未来15年至30年、乃至更长时期,家庭少子化极有可能成为大概率事件,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如何才能得到妥善照料?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普通家庭老年人群体基本心理行为特征如下:
一是不喜欢被集中管束,习惯并且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二是喜欢生活在熟悉的环境当中,不愿意到陌生的地方去;
三是自身经济条件有限,也不愿意轻易给子女增添负担,理想的晚年生活一定是低成本的,标准不一定也不需要很高,具备基本生活保障即可。
基于此,老年人认可度很高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核心特征是老年人养老不脱离熟人社会,日常照料对象就是普通家庭老人群体,同时还将这一场所作为老年人下棋跳舞、喝茶聊天、唱戏听戏等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可以较好地解决绝大多数低龄老人的公共品需求和公共生活需要。像这样“嵌入式”的养老院搬进了社区,建在了老年人的家门口,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或“不离家养老”的意愿和需求。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怎么做?
以“微小型、家门口、服务佳”为关键词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目前已经遍地开花,不少区域试水发展该模式。
——上海:印发《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出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做细做实做深大城养老新模式;
——江西:全面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 ;
——广东:设“喘息床位”!番禺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落户市桥;
——四川:社区嵌入式养老的“金牛”模式,让机构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
——辽宁: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什么是嵌入式机构?如何发展?
本篇以天津市为例,带您了解什么是嵌入式养老机构?根据天津新出台的《关于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嵌入式机构是指充分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资源,主要为社区内和周边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居家入户等综合性养老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分为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和社区型嵌入式机构两类。一般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区域型嵌入式机构。
(一)基本设置
1.面积规模。
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社区型嵌入式机构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嵌入式机构应设“三区一平台”:一是托养区,嵌入式机构床位设置不低于10张。二是日间照料区,根据周边老年人集中活动需求,配备休息、文体活动、健身康复、医疗保健、老年人学校等设施设备。三是多功能区,包括管理服务用房、就餐室、护理员(志愿者)入户服务必要的设施,有条件的可内设医务室。四是智能服务平台,体现“嵌智”功能。其中,托养区为对内封闭服务区,日间照料区为对外开放服务区;日间照料区与托养区应独立设置,日间照料区与多功能区可相互兼容。
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区域型嵌入式机构,采取“嵌入式机构+”的方式配置,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居家探访、失能老人帮扶、老年人能力评估、人员培训、老年用品体验、养老服务顾问等综合功能。
2.选址布局。
嵌入式机构应充分利用社区内或比邻社区资源,主要依托社区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先在老龄化程度高的社区、交通便利、便于老年人使用的位置,宜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服务机构邻近设置,不宜与社区养老服务无关的设施合设。同一小区内可将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日间照料中心”)扩大面积、升级改造、转型发展,但不能与日间照料中心重复建设、简单组合。建筑应为低层建筑或设置于高层建筑物底层,四层以上应设有电梯,不得设置在地下室。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占比超过30%的社区,应按“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要求建设社区型嵌入式机构。
3.相对独立。
建筑产权应归属明确,属于社区内独立建筑或独立空间,并有独立出入口。
(二)基本特征
1.就近便民。坚持社区属性,借助社区内部或社区附近的地缘优势,让老年人在家门口熟悉的环境和氛围中就能享受多样化养老服务,营造老人“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亲属就近探视、居民便于咨询的服务场景。
2.综合专业。坚持需求导向,配置专业力量,整合对接医养康养等各类优势资源,充分尊重老年人原有生活习惯和居家养老观念,提供“居家—社区—机构”有机融合的综合型、专业化服务模式,打通有针对性、个性化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米”。
3.多元灵活。坚持公益性,将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无偿或低尝提供给社会服务机构或企事业单位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补贴等方式,为社区老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市场化,放开举办和运营主体,提倡公平竞争,拓宽为老服务领域,进一步培育、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突出智能化,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突出小型化,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注重盘活、整合闲置和分散存量资源,以规模小、灵活性高的优势量力而行,促进贴身养老服务发展,在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区要体现成规模、降成本;突出连锁化,鼓励多址运营、连锁运营,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牌。
(三)服务功能
嵌入式机构服务功能主要包含“三入四嵌一床位”:
1.“入托”服务。按照《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我市养老机构有关要求,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的短期托养服务。
2.“入照”服务。按照我市日间照料中心有关管理运营的要求,能够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间休息、生活照料、推介转送及其他护理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
3.“入户”服务。能够为本社区或周边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
4.“嵌餐”服务。具备一级老人家食堂资质和能力,能够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就、配、送等助餐服务。
5.“嵌智”服务。依托或建设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引入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对老年人日常行动状态进行监测、预警和远程照护,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点菜式”智能养老服务。
6.“嵌康”服务。设置“健康驿站”,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和代取药等医养康养服务,具备条件的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具备条件的,可内设医务室(护理站),配备相应的医务人员,鼓励实现医保定点;不具备条件的,可与附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签约合作服务。
7.“嵌护”服务。同时具备定点护理机构的资质,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8.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可开设家庭养老床位进行入户服务。家庭养老床位要依规建设,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能够开展智能化监测、标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兼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为照护者提供照护培训、“喘息服务”功能。
鼓励嵌入式机构结合实际创新和其他形式和特色的养老为老服务。


首页
加盟案例
留言咨询
联系